当前位置:网站主页 > 动态 > 从“馒化脸图片前后对比”看“馒化了”的真相,还有化样馒头、画面馒头做法大公开
用户头像
从“馒化脸图片前后对比”看“馒化了”的真相,还有化样馒头、画面馒头做法大公开

9小时前  来自密美网

你有没有照镜子时觉得自己脸圆到像个刚出炉的发面馒头?曾经的“妈生脸”线条不见了,下颌模糊、苹果肌浮肿、不笑也有笑纹?那可能是你“馒化了”!最近「馒化脸图片前后对比」在网上掀起一波热议,网友纷纷晒图:从立体骨相到假面“气球脸”的转变,令人唏嘘。今天我们就换个角度带你拆解,什么才算是“馒化脸”?从对比图中看出哪些真实变化?为什么会馒化?以及——别急,末尾还有网友形容爆火的“画面馒头”、“化样馒头”做法公开,让你从“脸”和“馒头”两个维度一起搞懂“什么是馒化”!

从“馒化脸图片前后对比”入手,看懂脸变“馒”的全流程

从“馒化脸图片前后对比”入手,看懂脸变“馒”的全流程

如果说自拍神器是面部的放大器,那馒化脸前后对比图就是“打工人整形史”的后遗症号角。一般来说,馒化脸的几个典型特征从对比图中非常明显:
①脸部轮廓消失,特别是下颌线不见了;
②苹果肌拱得像果冻山丘,笑时不笑;
③额头光滑隆起,透光度堪比iPhone曲面屏;
④眼部以下区域肿胀,法令纹反而更明显。
这些症状背后,常见的原因大致有两个字——“过度”。
高频注射玻尿酸、脂肪填充过量或者填错层次,让原本该有骨相支撑的位置被软组织搞垮,结果整张脸像被热水泡软的馒头。

“馒化”到底馒到哪里去了?三大关键部位不能忽视

“馒化”到底馒到哪里去了?三大关键部位不能忽视

当脸开始“馒化”,其实不是整体都胖,而是集中在几个视觉比较突出的区域:
1. 颧弓区塌陷填错 = 脸宽+失去转折感
有的人想要减龄,把苹果肌填高,但若填的部位太靠外,使得颧弓宽度扩大,一正脸平平无奇,但侧脸就“聚光灯”感扑面而来,像套了VR头戴设备。
2. 鼻基底和下颌角填充过度 = 泥塑脸感加重
鼻基底承接中面部,填太凶会堆素材,结果就是嘴巴突、法令纹加持;而下颌角位置原该是流畅的骨线条,一旦脂肪/玻尿酸堆上去,整个下脸立刻从“铅笔线”变“水彩块”。
3. 额头和太阳穴过度膨胀 = 整体轮廓“看起来胖了三圈”
虽说补额头有助改善面相,但填充过多或者材料移位,会让整个脸像泡面泡发后的状态,原本的面部拐角感没了,从360度都“肉感四溢”。

大家疯狂“修复馒化脸”,但修一次到底值多少钱?

大家疯狂“修复馒化脸”,但修一次到底值多少钱?

不好说每个人的修复难度都一样,但市面上一些常见的修复方法我们可以参考下图来大致了解费用范围(单位:元):

修复项目适用群体特点参考价格区间
玻尿酸溶解针局部馒化、填充物明确快溶快退,适用于轻度问题3000 - 8000
脂肪移植重构轮廓塌陷或局部凹陷自体移植,兼顾修复与补填8000 - 15000
高频射频提升脂肪量正常但松弛馒感明显非侵入式紧致手段5000 - 12000
表皮层深度光解伴随皮肤粗糙、暗沉配合疗程有助轮廓清晰3000 - 10000

化样馒头和画面馒头又是什么操作?网友:馒化到现实了!

化样馒头和画面馒头又是什么操作?网友:馒化到现实了!

文明接轨的时代总会有些“意外喜剧”。近期,“化样馒头”和“画面馒头”俨然成了“馒化脸”的暗喻延伸。一边是现实脸“馒化”,一边是馒头被玩出了花。
● 化样馒头: 即在发酵阶段加入不同的水果、蔬菜泥,让成品馒头不仅能吃,还“有颜有味”。甜菜红、南瓜黄、抹茶绿…一个比一个精致,就像脸过度调配颜料一样,失去了自然。

● 画面馒头: 这是创意相当爆棚的一类,将卡通图案、emoji表情画上馒头皮,做出动画感十足的“表情包馒头”。是不是特别像某些修复失败的脸部:别人的五官是雕刻,你的是“浮雕”。
有网友调侃:“我那被过度填充的额头,现在直接可以绘画——废墟艺术风!”妥妥回应潮流玩笑中自嘲。

脸馒了?别慌!对照图别盲目自诊,找准方向才是关键

脸馒了?别慌!对照图别盲目自诊,找准方向才是关键

“馒化脸图片前后对比”确实能让人瞬间惊醒:五官没问题,脸肿才是关键。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脸肉多就是馒化,也不是所有填充都是罪魁祸首。
如果你发现自己笑时纹路都不动,鼻基底好像推不动,或者照镜子觉得自己越来越像“表情面具”——这时候是该考虑找医生评估一下,而不是上网自诊然后陷入套娃式焦虑。

真正好的修复,是:适度减法+轮廓重建+肌肤紧致兼顾,还你一个顺视线、自然动静皆美的“骨相脸”。记住,所谓“妈生感”,更像是一种真实结构感,而非锥子脸、橡皮人。

读完别胃饿了:这里是化样馒头教学时间!会做馒头,也能搞定“馒化

读完别胃饿了:这里是化样馒头教学时间!会做馒头,也能搞定“馒化

当然,既然都聊到“馒头”,我们也分享一波做法,别光看脸,吃也得吃得健康又开心。以下是“好评率极高的化样馒头”做法推荐:

步骤一:准备食材 面粉400g、水200ml、酵母5g、糖5g(甜口用)、天然果泥/蔬?菜泥适量如紫薯/抹茶粉/南瓜泥(用于上色)

步骤二:揉出光滑团 和面至光滑,提前发酵1小时至两倍。之后分割成不同颜色的面团(可混色)

步骤三:捏出造型 利用搓圆、修边、压模纸模等手法,造出画面成效,如花朵、小动物、emoji~

步骤四:二次发酵+上锅蒸 蒸前进行30分钟二发,水开后蒸12分钟,别揭盖,焖3分钟再打开,不然脸(馒头)也会“馒化”。

结尾一点温馨碎碎念

结尾一点温馨碎碎念

脸就像一块面团,捏得好,是雕塑;捏得多,就是馒化。我们不反对填充技术,其实特别多精致的立体轮廓也少不了适度的优化。关键在于控制“度”和选择靠谱的医生指导。正如美食烘焙高手会告诉你——“做面发得太夸张,会塌的。”

你担心的,不是一张脸胖瘦,而是你正在失去那个自然平和的自己。如果你也觉得自己“变成了画面馒头”,不妨从调整生活习惯开始,再根据合理步骤改善轮廓。毕竟,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立体自己。

医美
对话
0
手
0